操场
本是承载美好记忆的地方
在那里,孩子们尽情奔跑,挥洒汗水
用帅气的背影吸引心仪的女孩,追逐打闹
但这所有美好的记忆却被“毒跑道”打破
留给我们的只有刺鼻的味道,
全身的红疹、流鼻血,呼吸不畅
到底谁才能拯救毒跑道,
给孩子们一个更加安全的运动环境?
1、“毒跑道”为何五毒俱全?
塑胶跑道大致可分为聚氨酯现浇型和预制型橡胶卷材两大类。预制型主要使用橡胶等原料,是一种环保型产品,但因为造价较高,国内并不普及;聚氨酯是目前市场占有量最大的传统型材料,占了目前国内市场的95%,目前出问题的跑道都是采用了聚氨酯这种材料。
专家们对于“毒跑道”众说纷纭。原因是聚氨酯跑道需要的原料多,生产铺设环节也比较多。基本原料是聚氨酯双组分(A、B)胶水,施工时按一定比例将A、B两种胶水混合,并加入黑色颗粒,铺设过程中还会使用溶剂。由于使用的双组分胶水、黑色颗粒和溶剂涉及多种化工材料,几乎每个部分都有出问题的可能。
但是从全国目前的案例上看,大多数学生出现的症状都是流鼻血、咳嗽和皮肤过敏。专家表示,应该是游离TDI(甲苯二异氰酸酯)造成的。TDI被国家列为职业高级危害的化学物质,是有毒致癌物,对眼睛、呼吸道和皮肤都有刺激。
2、目前中国塑胶跑道相关标准状况
中国目前主要依据国家标准GB/T 14833-2011对塑胶跑道的物理性能、有害物质限量、耐老化性能三方面进行检测,其中也对有害物质有限量标准,主要是针对游离状态的单体甲苯二异氰酸酯(TDI),不超过0.2g/kg。
不过,塑胶运动场地在中国的严重性在于,为了降低生产成本,厂商在聚氨酯原料中添加了大量的有毒溶剂,如氯化石蜡、莫卡(MOCA )、催化剂、苯、甲苯、二甲苯等来降低成本,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(TVOC)使塑胶跑道有刺鼻味道,导致人们在运动时出现中毒现象。
毒跑道事件已经造成了非常恶劣的社会影响,家长们更是忧心忡忡。国家相关部门也非常重视。今年两会上,对于如何解决毒跑道事件进行了相关的部署工作。教育部专门成立了塑胶跑道综合治理工作组,于2016年6月印发《关于开展合成材料面层跑道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》,并加快研制和修订标准。目前,塑胶跑道“新国标”已形成了第三次修订建议稿,今年1至4月已在全国近10个地方进行适用调研,形成征求意见稿,并尽快印发。
本检测中心作为一家法定的第三方检测机构,一直将“让检测还原人类绿色生活”作为企业的使命,把对公众负责,维护社会公平作为企业责任。
毒跑道的检测主要是对塑胶产品的化学成分的分析,实验室拥有专业的检测仪器,其中包括液相色谱仪、红外分光测油仪、紫外线可见光光度计、气象色谱仪、热解析仪等仪器。当然,齐全的仪器背后有一支非常专业和强大的技术团队,他们用精湛的技术、熟练的操作和严谨的态度保证每一份检测报告的准确性,专业性。检测咨询热线:028-64168482